在传统观念里,种植业似乎更多依赖经验与直觉。农民们靠着代代相传的经验,看天、看地、看作物,安排农事活动。但如今,科技浪潮正席卷农业领域,农业小气候观测设备的出现,让种植业从此有“数”可依。
农业小气候观测设备是一套集成化的监测系统,核心组成包括各类传感器、数据采集器、通信模块和供电系统。温度传感器负责采集空气与土壤的温度数据,湿度传感器记录空气及土壤的湿度状况,光照传感器测量光照强度变化,风速风向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则分别监测气流运动和降水情况。数据采集器对各类传感器获取的原始数据进行汇总处理,通信模块将处理后的数据传输至管理平台,供电系统提供能源。
设备能够全天候不间断运行,持续记录种植区域的气象数据变化。在设施农业中,种植者可通过设备实时掌握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关键指标,根据数据变化及时调整通风、灌溉和补光等操作,为作物生长创造适宜条件。
种植者可根据不同作物的生长特性,在设备中设定各项气象参数的适宜范围。当监测数据超出预设范围时,设备会立即发出提示信息。在低温天气可能对作物造成影响时,提示信息能让种植者及时采取防护措施,降低灾害损失。
在设施种植区域,安装的小气候监测设备实时追踪种植环境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数据,结合作物生长状况观察。种植者依据这些数据及时调控种植环境,有效减少了病虫害发生,提升了作物产量和品质。
在特色作物种植基地,配备的小气候监测站实现了作物全生育期气象要素的持续监测和临界值提醒,种植管理者通过移动终端远程查看监测数据,及时采取调控措施,保障作物正常生长,减少了人工巡查的工作量。
农业小气候观测设备推动种植业摆脱了对经验的过度依赖,进入精准化管理阶段。
推荐阅读:农田气象站是24 小时 “侦察兵”,变 “靠天吃饭” 为看天管理
文章地址:http://www.sqqx.net/jishu/3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