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生产中,气象条件是影响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关键环境因子。传统上依赖于区域性、大范围的气象预报数据进行农事决策,其空间分辨率往往在数公里至数十公里,难以精确反映特定地块的实际气象状况。由于地形、植被、水体等下垫面因素的差异,农田尺度的温度、湿度、风速、降水等要素可能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这种小范围的气候特征被称为“微气候”。为应对大尺度气象数据在农业应用中的局限性,实现基于具体地块环境的精准农业管理,田间小型气象站作为一种部署于作业现场的气象环境监测解决方案,应用变得日益重要。
田间小型气象站是一套高度集成化的自动环境监测系统,功能是持续、自动地采集部署点位的多种气象参数数据。
整个系统由三部分组成:
1. 传感器部分:这是设备的感知末端,直接暴露在环境中。它们包括测量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温湿度传感器、测量降雨量的翻斗式雨量计、测量风力大小和方向的风速风向传感器,以及测量太阳光强度的光照传感器。还可以选配深入土壤的传感器,用于监测不同土层的温度和含水量。
2. 主机与供电部分:传感器采集的电信号会传输到主机数据采集器。采集器对数据进行处理、存储和打包。由于设备常年在野外工作,电力供应主要依靠太阳能电池板配合蓄电池完成,确保在阴雨天也能持续工作。
3. 数据传输与支撑结构:处理后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如4G/5G或LoRa)传输到云端服务器或用户的电脑、手机终端。整个设备由一个坚固的立杆和支架固定在地面,能够承受恶劣天气条件。
这种设备的主要特点在于其专业性、耐用性和自动化。传感器具有农业级的测量精度;外壳具备高等级的防尘防水能力,能适应户外的烈日、暴雨和低温环境;整个系统无需人员现场操作,即可实现全天候的数据记录和远程传输。
用户可以通过电脑或手机应用程序查看实时数据和历史变化曲线,并设定报警阈值。例如,当风速超过设定值或土壤湿度低于标准时,系统会自动发送警报信息。
它可以为灌溉和施肥决策提供精确的数据依据,实现对霜冻、干旱、大风等农业灾害的早期预警,以及为农业科学研究积累长期、连续的田间环境资料。
文章地址:https://www.sqqx.net/jishu/3152.html